KK免更新
中新社开封2月17日电 (阚力)逾210万字的长篇历史小说《张伯行》17日在河南兰考问世,该书复原了被康熙皇帝称为"天下榜首清官"张伯行的清官形象,照鉴了中华民族优异的廉政文化。
张伯行,河南仪封(今河南兰考县)人,清代名臣,闻名理学家,曾任当地巡抚、礼部尚书等职,终身政绩明显、为官清凉,为中国古代廉吏的模范。
此次问世的长篇历史小说《张伯行》选用章回结构形式,分为《黄河故事》《治河能臣》《康熙拔擢》《却赠檄文》《科考大案》《榜首清官》六卷,共十二章,以张伯行的人生轨道为首要头绪,串联出清代的官场与贩子、政坛与民俗,头绪明晰,层次明显。
其间,张伯行所作《却赠檄文》广为人知。《张伯行》作者、开封市政协副主席刘海潮介绍,张伯行在当地任职期间,为根绝其时官场送礼之风,特别编撰《却赠檄文》,悬挂在居所及衙门前,让行贿者自讨没趣,悄然离去。
"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谁云外交之常,廉耻实伤;倘非不义之财,此物何来?"刘海潮介绍,《却赠檄文》仅56字,共用了8个"一"字,蕴含了中华民族优异的廉政文化。
茅盾文学奖得主、作家张平在该书序言中称,全书以"天下榜首清官"张伯行为魂灵人物,其成书的中心思维与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坚持不懈展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社会网址导航政治布景完美符合,复原了张伯行廉洁正派的清官形象,为新时代为官者供给了考虑与学习,是中华民族优异廉政文化的模范之作,具有很强的社会价值。(完)
来源: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