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9-18 11:29:26
  • 阅读(6797)
  • 评论(9)
  •   近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讨所团队开发出新式核壳结构氢负离子电解质,并成功构建了首例氢负离子原型电池,这一效果北京时间9月17日在世界学术期刊《天然》宣布。

      氢是未来清洁动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以氢正离子(质子)、氢负离子和氢原子三种方式存在。其间,氢负离子电子密度最高、易极化、反响性最强,是一种共同且具有巨大潜力的能量载体,其研发具有重要的科学含义和使用远景。

      2018年,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研讨团队发动氢负离子传导研讨,并于2023年提出了“晶格16757.com畸变按捺电子电导”战略,研发出室温超快氢负离子导体。在此基础上,团队又以氢化钡(BaH2)薄层包覆三氢化铈(CeH3),研发出了一种新式核壳结构复合氢化物资料。该资料在室温下即可展示快速的氢负离子传导特性,并一起兼具优异的热稳定性与电化学稳定性,是一种抱负的电解质资料。

      根据上述新式氢负离子电解质资料,团队使用经典的储氢资料氢化铝钠(NaAlH4)作正极,贫氢的二氢化铈(CeH2)作负极,拼装出首例氢负离子原型电池。团队经过建立叠层电池,把电压提升到1.9伏,并成功点亮了LED灯,证明了氢负离子电池为电子设备供电的可行性,标志着氢负离子电池成功从“理论模型”迈向了“实验室原型”。作为一种全新的储能技能途径,氢负离子电池未来有望在大规模储能、储氢、移动电源、特种电源等范畴发挥重要作用。

      总台央视记者 帅俊全 褚尔嘉

    原标题:我国科学家成功开发出首例氢负离子原型电池

    来源: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会及时删除。

    19  收藏